详细内容
铜印的印面,也可见到极少数的棱形和圆形铜印,印纽的形状变化较多,有瓦纽,兔纽,兽纽,柄纽,片纽等等。古代铜印从印文内容上又可分为官印,人名印,闲章,吉祥语,图案印,斋室印,收藏印,在古代遗留下的书画作品或其他文史资料中,人们可以常常可以看到这类印文。
随着铜印身价的与日俱增,赝品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。由于铜本身的价格不如金银,因此造假成本比较低,加上拍卖价格比较高,因此巨大的利益驱使了造假者纷纷出手。收藏市场上的铜印赝品,绝大多数是翻砂浇铸的粗劣之作。印钮两侧的标记文字也是浇铸成形的,文字不清或似是而非。为了使赝品更加逼真,造假者往往会人为制作黑色包浆,常用办法是涂上油腊烤烧数遍之后即成,但往往可以通过手剥看到下面的黄铜。
铜印,古亦称“金印”铜印源于东周,盛于西汉。铜制的印章。官私皆用。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阶。汉代禄六百石以上佩之,南朝诸州刺史多用铜印,唐诸司、宋六部以下用铜印,清府、
州、县皆用铜印。
铜材料较之其他印材,耐用、庄重、高贵,多作护佑平安之重器。西冷印社建社百余年来,朱炳仁先生是印社用铜制治印人,也是西冷印社中工艺美术大师。对于铜工艺和铜印也是有独到的见解。
铜质章为传统公章材质,章料采用易于雕刻成型,且不易变形的生铜材质。印章底部配有盖子保护印章章面,防止尖锐物损坏章面雕刻处。
注:磕碰易损害铜质公章,使用时请多加留意。此外,铜质公章需另配印台使用,推荐使用铜章专用印台。 回墨印材质公章印迹清晰,经久耐用,且章面不易受损,自推出以来颇受市场好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