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内容
印章,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产物,它是为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方面的广泛需求而登上历史舞台的,因其时代的不同,而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。
据沙孟海先生所著《中国印学史》介绍:“社会经济发展到春秋时代,铁工具已经开始使用,农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,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在列国间的广泛发展,作为保证货物安全转徙或存放的信用凭证的印章,必然已经通行。春秋中期季武子用玺书的故事,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。今天遗存的大量古玺,其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春秋时代的,不过我们目前还无法加以鉴别罢了。进入战国时代,中国的社会性质起了根本性的变化,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,印章更被大量使用,并且达到了全面发展的程度。”
风格质朴的春秋战国时期
春秋战国,是一个诸侯割据、各行其事、战火纷飞的时代;同时又是一个百家争鸣、思想活跃的时代。各种思想、学说自然地会渗透到各种领域,印章也从最初作为手工业与商业在人际间交往的凭证,逐步登上政治的舞台。苏秦佩六国相印游说诸国就是一个例证。
各行其事,是这个时期的印章的主要特点。从现存的官私印章实物来看,无论书体(各国通行的文字)、材质(金、银、铜、玛瑙、牛角等),还是尺寸、形状,均无特殊定制。其文字之奇诡难辨、章法之参差错落,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印人不受某些条框的束缚,自由地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注入创作之中,使印章呈现出一种自然、率真、质朴的艺术风格。当代书画、篆刻家来楚生先生就是从其风格中得到启发,用古玺的章法表现小篆的内容,而开现代篆刻的先河。